- [返回列表] [ 发布:2011/5/9 17:14:18 ] [ 浏览: ] [ 字体:大 | 小 ]
- 企业信息化融合路径分析:先ERP,还是先BI?
ERP从概念提出到普及,可谓经历了风风雨雨。在长达20年的发展过程中,ERP走过了由概念向成熟,由粗放型到精简型的历程。ERP对于企业的价值日渐突显。但随着企业业务的需求的变化,ERP系统已经不能有效地应对企业的发展和变化,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,ERP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,但它没有对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、处理和系统的展示,从而使企业的信息价值得更有效的体现。
因此,企业在应用ERP系统以后,还必须有一套全面的分析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分析。因此,BI(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业智能)应运而生,为企业解决信息价值问题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。
BI困惑了CIO
BI已成为继ERP之后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应用热点。企业在经历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后,以ERP为首的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,这些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历史数据,无法及时的转换为有效的信息价值,而同时随着市场的竞争需要,企业需要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市场的变化趋势。因此,企业需要用BI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处理,以便应对自身面临的挑战。
据调查显示,2010年CIO最关心的当属BI(商业智能)、云计算、Web2.0等先进的技术应用,现在国内企业对于BI的需求越来越强烈,但从实际应用来看,企业对BI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,目前BI的部署成功率只有不到3成,CIO在做BI时仍有很多疑虑,犹如过去做ERP项目一样,更加谨慎小心。
那么,ERP和BI应该如何来融合?它们在企业中的各自的价值又是如何体现的?BI的应用现状如何?在ERP和BI融合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?是什么原因困惑着CIO们成功部署BI?
中航国际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朱东认为,BI成功率不高根本原因是BI更偏重管理,实施过程更为复杂,BI实施要求CIO既懂管理,懂业务,也要懂IT技术,而这种真正的复合型CIO少,担纲BI项目的CIO,要么纯粹偏业务,要么纯粹偏IT技术,从而导致BI的失败率如此之高。
BI的源头是数据,而ERP系统中有的就是数据。为此在考虑项目规划的时候,如果能够让BI系统直接使用ERP系统中的数据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可是到目前为止BI与ERP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。
先ERP,还是先BI?
李宁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沙爽认为,BI需要企业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,应该在ERP等基础信息系统完备之后再考虑。与此同时,在选择好BI工具产品,还要有实现对自己的信息化有一个整体规划。
沙爽说,将企业原始数据整合之后,数据的抽取、转换、清洗和加载可以认为只是技术问题。按理说ETL工具要承担保证数据质量的任务,例如剔除那些有空白字段的信息、找出小数点点错了的数据等,但目前的ETL工具大多集中在数据的抽取、转换和加载方面的功能,对数据质量保证不够重视,所以在目前的大多数BI项目中缺少实施人员从技术角度去确保数据质量这个环节。
BI系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,对于数据的格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。如某些字段不能够为空(如在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用到四则运算,为此除数就不能够为空)。如某些字段要求有固定的格式(如日期字段,需要采用统一的格式,如YYYY-MM-DD等等)。
因此,BI系统不仅仅要求企业按固定、规范化的格式提供数据,而且还要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。BI系统的分析结果都依赖于基础数据。如果基础数据现错误,即使是5%的错误率,经过BI系统的一番分析,最后结果的误差可能会在20%左右,甚至更大。如果BI使用ERP数据,不仅仅要保证在格式上满足BI需要,而且还要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。
企业的BI应用已经不再仅仅关注数据仓库、数据挖掘等层面的应用,而是转向业务分析等深层次的应用上。业务分析作为商业智能领域中最贴近业务的层面。